- A+
除给蜜蜂留足食料外,养蜂者从蜂群收取的蜂蜜量。可以按群、按蜂场计算,也可按年、按花期计算。
蜂群产蜜量经常受着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,因而各年间产蜜量,各花期、各群间的产蜜量常出现不稳定状态。
外部因素主要指气候、天气、动植物(包括蜜源植物和对蜂群有益及有害动植物)等因素,对蜂群产蜜量有极重要的作用。气候和天气状况,影响着蜜源植物的长势和泌蜜、吐粉量,蜂群群势的增长,工蜂的出勤采集和巢内哺育工作以及蜂王的产卵活动等。充分了解和掌握蜂场所在地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情况,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,才有可能获得高额产蜜量。蜜源植物是蜜蜂赖以生存和获取蜂蜜的物质基础,所以应十分重视放蜂路线和蜜源场地的选择(见转地养蜂)。蜂群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和危害,对蜜蜂病虫害宜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。内部因素对产蜜量起主导作用,强群是高产的基础。强群蜜蜂数量多,采蜜量高,同时每只蜂消耗的食料相对较少;强群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;强群能在蜂巢内创造一个良好环境,哺育出的后代较健壮,蜜囊大,喙较长,采集力强。蜜蜂以日龄进行分工,采蜜期蜂群中适龄采集蜂的数量影响着蜂群的质量和产蜜量。为了提高产蜜量,必须在大流蜜期前培育出足够的适龄采集蜂;而在流蜜期中,蜂群中又不能有过多的蜂子(卵、幼虫)和过重的哺育负担,以免影响蜂群采集力。分蜂会减少蜂蜜产量,所以防止自然分蜂是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(见自然分蜂)。蜂王的品质决定着后代的遗传性状及整个蜂群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;蜂王品质好,能维持强群,蜂群抗病力和采集力强,就能获得高的产蜜量。巢脾和饲料的质量和数量、蜂巢内的温度、湿度和通风状况以及生活在巢内有益的和有害的生物,也是能否提高产蜜量的重要因素。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技术措施,经常保持充足的饲料和优质巢脾,早春和晚秋注意保温、夏季加强蜂巢通风和遮荫,帮助蜂群维持巢内适宜的温、湿度是保持高产蜜量的必要条件。
历史上的今天:
- 2019: beat是什么意思?说唱beat是什么意思?
- 2019: jbl耳机什么档次?jbl和bose哪个好?
- 2018: 蜜蜂是怎么造出蜂蜜的
- 2018: 蜂蜜结块发白怎么回事
- 2018: 哪种蜂蜜会结晶
- 土蜂蜜微信
-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
-
- 土蜂蜜微信公众号
-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关注
-